春风化雨润无声,思想铸魂启新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3月6日,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长熊华军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思想的规定》为题,为全体研究生讲授新学期思政第一课。讲座通过“知的本源”“知与道”“知道作为观”等七大维度,以古今对话形式深入解读传统文化精髓,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融通经典智慧,解码认知本源。熊华军以“中国的智慧不仅揭示天地人之道,更指明如何思道知道”开篇,系统阐释儒、道、禅三家思想精髓。从儒家“心即理”的德性修养,到道家“游心于淡”的超越境界,再到禅宗“三界唯心”的认知哲学,层层剖析传统文化对“知”的深刻理解。他特别援引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的论述,强调在信息爆炸时代,青年更需守住心灵本真,“让知识沉淀为滋养生命的养分,而非淹没思考的浮沫”。
解构认知逻辑,激活思辨现场。在“知道作为观”的讲解中,熊华军创新提出“以何观、观何物、如何观”三要素认知框架,结合邵雍“目观-心观-理观”的递进层次,生动诠释传统思维去蔽显真的方法论。当探讨王阳明“心外无物”命题时,现场以“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寂”的互动问答引发热烈讨论。同学们通过角色代入,深刻体会到主体认知对世界建构的意义,哲学思辨的张力引发了同学们思考。
知行合一育英才,经典赋能新时代。讲座特设“知行合一”实践研讨环节,熊华军以“教育如何实现真善美统一”为切入点,贯通儒家“家国同构”的担当精神、道家“身国同构”的自然智慧与禅宗“心国同构”的觉悟境界,提出“知是行之火种,行是知之丰碑”的成长路径。他寄语在座的同学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斋的独善其身,而在以德性为锚、以实践为帆,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
深耕传统底蕴,构建育人新范式。作为教育科学学院“传统底蕴+时代精神”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近年来,《大学》《中庸》等经典已深度融入课程设计,通过“典籍研读+现实议题研讨”、“理论阐释+田野调查”等创新模式,推动传统文化焕发当代价值。本课堂作为新学期思政教育开篇之作,现场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升华,努力成为兼具文化自信与现代视野的新时代教育人。
(文稿:黄心怡,宁康;审核:吴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