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方向: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的情绪和认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干预等。
办公邮箱:huifangy@gpnu.edu.cn
个人简介:
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认知心理、创伤个体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训练干预等领域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Neuroscience Letters等国内核心及国外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3篇获《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以合作者身份在《心理学报》发表论文1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Neurobiology》上发表论文一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项。兼任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常务理事。
教育背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硕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讲课程:普通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一般项目,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随班就读ADHD儿童的注意训练干预研究(BHA200123),2020.9至今,20万,主持。
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9年度一般项目,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ADHD儿童的注意训练干预研究(GD19CJY18), 2019.11-2021.12,5万,主持。
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年度一般项目,创伤后应激障碍者闯入记忆的影响因素、认知神经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GDCXL01),2014.12—2019.6,3万,主持。
代表性科研成果:
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湛江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级,二等奖)
代表性论文:
1.杨慧芳,郑希付,黄娜娜,张燕玲,何紫晴.高低创伤经历个体的Stroop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17,40(03):741-745. CSSCI来源期刊
2.杨慧芳,熊俊霞,董潮恩.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08):1195-1197. CSSCI来源期刊
3.杨慧芳,郑希付.创伤模拟情境下情绪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3):405-408. CSSCI来源期刊
4.杨慧芳,党晓姣,黄珊珊,窦伟伟,董梦晨,郑希付.创伤个体注意控制、焦虑及情绪对闯入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36(01):223-227.
5.杨慧芳,郭永玉,钟年.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探新,2007(01):3-7.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6.杨慧芳,郭永玉.大学生个人奋斗、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3):58-64.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CSSCI来源期刊
7.杨慧芳,郭永玉.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J].心理学探新,2006(01):13-17. CSSCI来源期刊
8.窦伟伟,郑希付,杨慧芳,王俊芳,李悦,俄小天,陈倩倩.认知分心的强度对创伤性信息加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46(05):656-665. CSSCI来源期刊
9. Yang, H. (杨慧芳), Dong, M., Chen, S., & Zheng, X. (2012). The effect of early attention allocation on location-based attention toward a later threat: an ERP study. Neuroscience Letters, 523(1), 62-66.
[10] Yang, H.(杨慧芳), Li, J., & Zheng, X. (2021).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Negative and Neutral Emotional Interference on Working Memory in Trait Anxie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628). doi:10.3389/fpsyg. 2021. 570552
其他成果:
1、著作:杨慧芳,张长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认知.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1年2月第1版。
2、项目
(1)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6年度一般项目,注意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及干预研究(2016GXJK097),2016.12—2019.10,2万,主持。
(2)中国-东盟教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课题,柬埔寨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研究(2018YB01), 2018.10- 2020.12,2万,主持。
(3)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创新团队项目,“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2022.9/至今,5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