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师个人主页

    教师个人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个人主页 >> 正文
    许长青 博士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全球与湾区教育经济研究院院长
    • bevictor伟德官网白云校区
      • 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湾区经济发展;教育经济与政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与发展

      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bevictor伟德官网全球与湾区经济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山大学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战略学会教育财政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标准化发展示范项目评估专家;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国内相关资质匿名审稿人。从事本科生全日制本科生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及研究生教育科研方法、高等教育学、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等课程教学。聚焦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教育经济与政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与发展等研究。2006年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山大学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9至2010年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从事教育经济学博士后研究,2018-2019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进行教育经济学访问学者。2022年至2024年担任中山大学-墨西哥尤坎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25年9月担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省社科基金、广东省软科学、广州市社科基金及国家智库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近年来,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4部,新华文摘与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共2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央及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


      学位及授予单位:2006年博士/浙江大学

      出国经历:2009~2010年: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经济系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2018-2019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政策系访问教授

      (1)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大学在湾区发展中支撑作用的国际比较研究[M].2019.10(2021年2月第二次印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学的角色与作用高端访谈[M].2020.10,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与大学集聚发展研究[M].2019.10(2021年2月第二次印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参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5)高校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9月;

      (6)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4)(参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7月;

      (7)产学合作与法律制度创新:大学知识产业化的立法促进研究(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05月;

      (8)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三辑)(参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9)传承与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探索(参与),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10)高校统战工作新思路(参与),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10年6月;

      (11)走进国际化: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参与),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1)许长青等.高等教育RDT理论视域中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及影响因素研究,bevictor伟德官网学报,2025,46(04).

      (2)许长青等.义务教育政策与代际流动性,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4(02).

      (3)许长青等.教育与代际流动:职业地位视角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25,47(0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25年第6期全文转载)。

      (4)许长青.墨西哥高等教育发展的理事演进、主要问题与改革进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4,26(06).

      (5)许长青等.聚集中走向均衡?——我国研究生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高教探索,2024(5).

      (6)许长青等.跨境学生的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060)(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24年第5期全文转载)。

      (7)许长青等.公共教育支出促进还是抑制了教育代际流动: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05)).

      (8)许长青.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中香港高等教育治理的历史变迁、主要特征与未来趋势,江苏高教,2022(08).

      (9)许长青.国家主义视域下香港高等教育治理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发展路径(港澳研究,2022(02).

      (10)许长青等.场景化互动:高校内部治理权力运作的微空间机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1).

      (11)许长青等.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教育的作用:变化趋势与政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3).

      (12)许长青等.我国代际收入流动状况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基于CHNS 1989—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教育经济评论. 2021,6(04)

      (13)许长青等.新发展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高教探索,2021(12).

      (14)许长青.“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教育与经济. 2020,36(06).

      (15)许长青等.教育公平、社会流动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研究述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22(06).

      (16)许长青等.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挑战与推进策略,教育导刊,2020(08).

      (17)许长青等.跨境流动视域中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构建,高教探索. 2020(08).

      (18)许长青等.协同共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学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路径,公共行政评论,2020,13(02).

      (19)Changqing Xu.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Chines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20-10-06,15,3,369-402;

      (20)许长青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国际经验与政策创新,高教探索,2019(09).

      (21)许长青等.“放管服”大部制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基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案例,中国高校科技,2019(08).

      (22)许长青等.制度变迁视域中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9(07).(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3)许长青等.基于三螺旋模型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中心的比较,教育学术月刊,2019(5).

      (24)许长青等.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联动发展协调治理机制研究,教育与职业,2019(08).

      (25)许长青.高水平合作,高质量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教育论丛,2019(01);

      (26)许长青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理念、现实与制度同构,高等教育研究,2019(01).

      (27)许长青.三螺旋模型的政策运用、理论反思与结构调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

      (28)许长青等.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29)Changqingxuet al.(2018). Assessing college critical thinking: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Chinese HEIghten® CriticalThinking assessment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Published online: 03 Jul,2018.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s://doi.org/10.1080/07294360.2018.1467381.

      (30)许长青.基于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计量分析,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0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许长青.基于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计量分析[EB/OL].http://edu.cssn.cn/jyx/jyx_jyjjx/201601/t20160120_2835209.shtml,2016-01-20))。

      (31)许长青等.教育公平推动经济增长?——来自美国1978——2015年数据的经验分析,教育经济评论,2017(02).(新华文摘2017年第2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许长青,周丽萍.教育公平推动经济增长?——来自美国1978——2015年数据的经验分析[EB/OL].http://edu.cssn.cn/jyx/jyx_jyjjx/201805/t20180514_4248296.shtml,2018/05/1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

      (32)许长青.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访问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

      (33)许长青.新常态下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基于社会流动的视角,教育与经济,2016(06).新华文摘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34)许长青等.教育公平与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基于国内39所“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CSSCI,2018,2;新华文摘2018年第17期转载);

      (35)广州建设国际创新枢纽的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思考: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科技合作的视角(广东经济,2018,1);

      (36)“双一流”大学建设绩效监测与评估:一个基于AHP理论的分析框架(教育经济评论,2018,4;新华文摘2018年第20期转载);

      (37)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制优化——基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案例分析(高教探索,CSSCI,2018,4);

      (38)以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教育与职业,2018年第15期,2018-08-01,中文核心);

      (39)美国大学与区域创新互动发展研究(中国高校科技,CSSCI,2017,11);

      (40)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14年数据的经验分析(经济问题探索,CSSCI,2017,9);

      (41)OECD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财政资助政策新进展(CSSCI,教育学术月刊,2017,7;新华文摘2017年第19期全文转载);

      (42)基于SERVQUAL模型的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CSSCI,2017,9);

      43)美国大学技术转移在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中国高校科技,CSSCI,2017,8);

      (44)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理念、模型与应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16,11);

      (45)新常态下的教师流动与合理配置:基于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框架(现代教育管理,CSSCI,2016,7);

      (46)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常态:现代大学治理的动力、特征与体系构建(教育学术月刊,CSSCI,2016.4);

      (47)教育投资的外溢效应及其内在化(教育学术月刊,2015,3;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48)制度文明、大学善治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现代教育管理,CSSCI,2015,7);

      (49)基于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计量分析,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0)国家助学贷款金融生态体系创新研究(江苏高教,CSSCI,2014,6);

      (51)研究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如何得以实现——中山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14,7);

      (52)以色列教育收益率及其教育水平对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复旦教育论坛,CSSCI,2014,3);

      (53)当代日本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目标导向研究(教育学术月刊,CSSCI,2014,4);

      (54)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广东高校专业设置优化研究(现代教育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2);

      (55)跨学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以中山大学为例(煤炭高等教育,2014,3);

      (56)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广州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现代教育论丛,2014,2);

      (57)以色列教育收益率及其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研究(教育与经济,CSSCI,2013,4);

      (58)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2013,2);

      (59)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annual income gaps updated in Israel: 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conomy2013 - Vol. 5, No.1 pp. 76 - 103,A&HCI);

      (60)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新进展:国际经验与财政金融制度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新华文摘2012(23)全文转载);

      (6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评估报告:以华南地区研究型大学为例(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12,3);

      (62)高等教育办学效益与成本控制:基于1996~2008年的DEA实证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63)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the Unemployment Risks: The Case Study of Israel(European Scientific Journal,November 11,2011; Vol. 25;pp43~68);

      (64)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广州国际竞争力提升(经济研究导刊,2011,33);

      (65)高等教育投资战略:基于泰国学生贷款的案例分析(教育与经济,CSSCI,2010,4);

      (66)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SSCI,2010,2;新华文摘(2010,12)转载);

      (67)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战略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8)持续提升广州国际竞争力的思考:穗港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合作新论(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9)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经济学分析与政府规制问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

      (70)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主成分分析:1995~2006(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3;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1)规模扩张下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效益问题研究——基于1995~2006年的投入产出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9,2);

      (72)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美国案例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CSSCI,2009,2);

      (73)高等教育市场化:市场分析与运行机制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74)立法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作用透视——发达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借鉴(公共管理学报,CSSCI,2009,1);

      (75)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来自英国的经验(高教探索,CSSCI,2009,1);

      (76)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和谐社会公共教育财政投资的价值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8,8);

      (77)立法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模式构建(科技管理研究,CSSCI,2008,7);

      (78)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基于日本的案例研究(高教探索,CSSCI,2008,5);

      (79)市场力量与政府规制:大学知识产业化的背景、模式及趋势(复旦教育论坛,CSSCI,2008,4);

      (80)高等教育国际化:欧洲案例研究(外国教育研究,CSSCI,2008,1);

      (81)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权益保障机制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11;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82)大学知识产业化与立法促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2007,5;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83)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政府服务机制的建立——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07,5);

      (84)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创新法律机制研究(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07,8);

      (85)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产权法律机制(江苏高教,CSSCI,2007,2);

      (86)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高教探索,CSSCI,2007,2);

      (87)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交易费用(教育评论,2007,2);

      (88)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风险防范机制(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07,2);

      (89)大学——工业合作管理模式:香港案例(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05,3);

      (90)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战略选择及政策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CSSCI,2005,3;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全文转载);

      (91)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理念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学报,CSSCI,2005,1;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2005年第5期转载);

      (92)公立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国际比较的观点(外国教育研究,CSSCI,2005,5,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93)加纳高等教育的国际移植和现代化策略研究(外国教育研究,CSSCI,2005,3);

      (94)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1);

      (95)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与浙江大学的创建实践(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04,10);

      (96)超越人本主义:后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解读(高等农业教育,2004,10);

      (97)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若干问题探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98)当代发展中国家政府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理念框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5;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版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9)中小学教育科研(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第11期转载)。

      (1)面向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5年度人才研究专项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经费5万元)。

      (2)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师生跨境流动与高校科技协同创新年度报告(2021年中山大学国家智库研究项目,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课题经费10万元,起止年份:2021年-2022年3月)

      (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2019年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培育项目,课题经费6万元,起止年份:2019年-2020年)。

      (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高等教育支撑作用研究(教育部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课题经费10万,起止年份:2019年4月2022年12月31日)。

      (5)社会转型、矛盾转化与中国教育平等发展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经费20万,起止年份:2018年6月至2024年3月18日)。

      (6)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学的角色和作用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重大课题,课题经费150万,起止年份:2017年8月—2019年8月)。

      (7)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研究:战略、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课题经费10万元,起止年份:2017年7月-2023年1月4日)。

      (8)教育公平、社会流动与经济增长:新常态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费3万元,起止时间:2016年12月~2019年12月)。

      (9)教学项目:研究型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标准及动态监测评估(2016-2017.12,中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0万)。

      (10)认领课题(2022年国家高端智库课题,中山大学粤港澳大致研究院,课题经费10万元)。

      (11)广东区域协同创新主体深度融合研究: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理论构建、 实践推理及修正路径(2016年广东省软科学项目)

      (12)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师生跨境流动与高校科技协同创新年度报告(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

      (13)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研究:国际视野与广东研究型大学的构建框架(2014年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资金项目)。

      多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办、港澳办、省委办公厅等政府部门全文采纳;多次参加全国政协专家咨询会议、省港澳办及教育厅等部门专家咨询会议。

      全日制本科生: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科研方法、高等教育学、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等。

      (1)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2017年中山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5)2016年全国优秀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6)从理念到实践: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案例研究获得2015年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一等奖。

      (7)2012年全国优秀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8)课题成果《新时期高校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工作策略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中心》获广东省委统战部2009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9)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学的角色与作用研究获得2017年年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成果一等奖。

    关闭

    Baidu
    sogou